80後復育「雌光螢」 夢想螢火蟲在石屎森林中飛舞
發布時間: 2018/10/12 16:06
每逢5月至8月都是螢火蟲出沒及繁殖的季節,不少人不惜長途跋涉到大帽山、大埔滘等地觀賞螢火蟲。原本是公務員的麥肇峰,熱愛螢火蟲的程度在港可謂無人能及,他甚至放棄「鐵飯碗」,成立保育基金只求螢火蟲能再現香港,過去8年他更成功復育本地品種「雌光螢」。他的夢想是螢火蟲能在石屎森林中飛舞,與市民「永續共存」。
麥肇峰今年33歲,畢業於中大心理學系,曾是漁護署保育員。2008年他到日本流浪,在北九州螢火蟲館偶遇一名長者,縱使2人只能以身體語言及漢字溝通,但仍互相分享對大自然的喜愛。其後長者引領他到深山一處,觀賞當地螢火蟲,「幾百隻螢火蟲在身旁飛舞,那景象令我終身難忘!」他憶述當年所見,眼睛如螢火蟲般會發光。及後他看新聞才驚覺,這位長者原來是日本殿堂級保育螢火蟲先驅者中村光男。
遊日偶遇 拜保育先驅者為師
後來麥肇峰向中村光男拜師,學習復育螢火蟲技術約1年,決定回港嘗試復育螢火蟲。2009年他耗盡積蓄在林村租農地,希望進行復育工作,結果因周圍的農場不斷用農藥,令計劃失敗。他坦言,「螢火蟲是一個地方的生態指標,成功復育不單是增加大自然觀景,更是回復當區生態。」但本港土地不斷發展,莫說復育,單是搶救螢火蟲已令他疲於奔命。2010年新界東北某處一個不為人知的螢火蟲棲息地,被定為豪宅發展區,他搶救到當地30隻邊褐端黑螢,以人工繁殖方式保留品種,再找合適地點野放。
大浪村成基地 300螢發熱發亮
同年,他在南大嶼山發現本港的螢火蟲寶地-大浪村,在廢田間發現本港罕見的「雌光螢」,他將發現告知村民,村民被他的熱誠打動,批准他在廢田進行復育工程,甚至願以廉價租金讓他將村中空屋變成復育中心,成為他創立螢火蟲保育基金會的契機。經過8年努力,大浪村一處面積約7人足球場大的田地,高峰期能有300隻雌光螢。
麥肇峰說,復育螢火蟲亦可在市區公園進行。他指台北成功在大安森林公園、木柵公園等市區地帶復育螢火蟲,不單增加自然景觀,更令當地居民在日常生活實踐環保理念,如組織義工隊維持螢火蟲棲息地、執行減少光害措施等。